贵阳市知非寺简介_知非寺在哪里_知非寺的联系方式
贵阳修文县知非寺 三潮水知非寺位于城北郊外,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,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。 相传几千年前,这里居住着一条龙,这条龙每天早上、中午、下午各潮一次水,而且潮水的时间相同,由此而得“三潮水”之美名!
知非寺,原称潮水寺。南明时期,一位大官来此隐居,改名知非寺。寺庙规模宏伟,有三大殿、四厢房、两山门及仓库、凉亭、茶厅等各式古代建设十八楹。寺左为三潮水。三潮水下方的石池子约宽一丈见方,修成扇形,三尺多深。池中有只石乌龟。水从山脚岩缝中流出,出水处安一龙嘴。时有小鱼从龙嘴游出。潮水时,水如大腿一般粗;不潮时,只有筷子那么细。每次潮三四分钟,淹过龟背即停。一般一天潮三次;天亮一次,中午一次,傍晚一次,因此称为“三潮水”。其实,发水季节一天不只潮三次。枯水季节,不一定潮。冬腊月和正月,通常不潮。发春水以后开始潮。人都以为碰到来潮好征兆,从前要烧香、磕头谢来潮。相传清代有个贪官来看三潮水,等了几天几夜都不潮,可他一走便潮,气得他把龙嘴砸了。此事激起公愤,他被迫打了一个安上。此龙嘴在“破四旧”时又被砸烂了。今已修复,相当壮观。 “潮水寺”改称“知非寺”乃钱邦芑所为。钱邦芑,字开少、丹徒人。南明永历中,以御史巡按四川。永历六年(1652年)受任抚黔。因坚持拒附孙可望,于永历八年(1654年)在修文三潮水祝发为僧,号大错和尚。“知今是而昨非”。遂改寺名“知非寺”。当年寺前竖月石雕碑坊,额刻“知非禅林”4字,并镌石联一副:“举足宜行中正路;入门俱是过来人。”钱邦芑在知非寺住不多久便移居湄潭西来庵,旋迁余庆之蒲村。从此以后,隐居僻处,纵情山水,以诗文自娱。在浦村怪石嶙峋处筑湖建亭,沿湖植柳,结庐以居,名“大错庵”,并在石林丛中摩崖题刻“他山”,“钱开少放歌处”等数十方。
知非寺,位于贵州省修文县城西的三潮水。三潮水所在的这个山叫观音山,并不十分的出名,倒是山脚的三潮水因为实在的奇特,引来不少人青睐。 知非寺的主人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,叫钱邦芑,明末崇祯皇帝时任四川巡按,正逢李自成、张献忠造反,而他任的巡按一职只是监察,并无用兵之权,他认为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,于是弃官遁迹,辗转至贵州。此时李自成已在北京称帝,明朝在广西建立的流亡政府南明朝廷给他封了个官。张献忠大西政权的秦王孙可望进贵州,又要他做大西的官。钱邦芑这人有点骨气,孙可望是反明朝廷的,他当然不干,孙可望就要追杀他,他东躲西藏,后来便躲到了修文的三潮水,在这里做了和尚。说起来,三潮水的知非寺也不是钱邦芑修的,真正修知非寺的是明朝崇祯年间的贵州总兵王国祯。说起这王国祯也是一个人物,明天启崇祯年间,他任贵州副总兵驻军龙场,龙场驻军期间,这个王国祯是做过许多有益于修文百姓的事的,地方志上就载有他屯田三万亩、修建龙场大城等事迹,其中就提到「于城北三潮水建潮水寺」,由此可见,三潮水原先就有寺庙,叫「潮水寺」。后来,钱邦芑来到这里,就在潮水寺出了家,自己取了个法号叫「大错和尚」。 知非寺的名气不仅因为有钱邦芑这样一个人物,还因为当年有个叫语嵩的僧人也曾住持过这里。语嵩法师这个人是很有点名气的,他是四川人,二十三岁削发修行,悟性高,几年即成名僧,钱邦芑仰慕其名,请他入主知非寺,他在知非寺宣讲佛法,前后两年,从者如云,后来他去了息烽的西望山,在那里讲经论法,著书立说,再后来又去了宁波,五十五岁时在宁波天童寺坐逝。
寺址:贵州省修文县三潮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