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“佛”
\
(一)
王念孙《廣雅疏證》卷一“释大”:
弗/大[1]者:
《說文》:大/弗,大也。從大,弗聲。《玉篇》作弗/大。《周頌·敬之篇》:“佛時仔肩”,《毛傳》云:佛,大也。佛與弗/大通。#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#《爾雅》:紼,索/率也。孫炎以為“大索”。《緇衣》:“王言如絲,其出如綸;王言如綸,其出如綍[2]”。鄭注云:“言言出彌大,義與弗/大同也。”《爾雅》:“廢,大也。”郭璞引《小雅·四月篇》“廢為殘賊”,廢與弗/大亦聲近義同。
般者:
《方言》:般,大也。郭璞音:盤旋之盤。《大學》:“心寬體胖”,鄭注云:“胖,猶大也。”《士冠禮》注云:“辨名出於槃”。槃,大也。言所以自光大也。槃、胖並與般通。《說文》:“幋,覆衣大巾也。”“鞶,大帶也。”《訟·上九》:“或錫之鞶帶”。馬融注云:“鞶,大也”。《文選》《嘯賦》注引《聲類》云:“磐,大石也。”義並與般同。《說文》:“伴,大兒。”伴與般亦聲近義同。凡人憂則氣斂,樂則氣舒。故樂謂之般,亦謂之凱。大,謂之凱,亦謂之般。義相因也。[3]
為後世佛典所習用的“佛”、“般”、“槃”皆可訓“大”,看來這些就不僅是音譯了。
(二)
梵文Buddha,汉文音译为佛陀、佛驮、浮陀、浮头、没驮、步他、馞陀、复豆、浮屠、浮图、布达等,早期以“浮屠”为常用,自唐以后,则通用“佛陀”,或简称为“佛”。
齐道士假托张融作《三破论》以毁佛教,对“浮屠”做了如下的拆字:
“佛”,旧经本云“浮屠”。罗什改为“佛徒”,知其源恶故也。所以詺为浮屠,胡人凶恶故。老子云:化其始不欲伤其形,故髡其头,名为浮屠,况屠割也。至僧褘[4]後,改为“佛图”。[5]
强拆解为老子西出函古,剃(屠)恶胡而又“不伤其形”。
而佛教徒也往往穿凿以解“浮屠”。如《答三破论》的僧顺[6]就顺着说:
《(三破)论》云:“剃头为浮图”。
释曰:经云“浮图”者,圣瑞灵图,浮海而至,故云“浮图”也。吴中石佛泛海儵来,即其事矣。
“圣瑞灵图,浮海而至,故云浮图”——这是另一种拆字了。
刘勰《灭惑论》说:
“汉明之世,佛经始过,故汉译言,音字未正。浮音似佛,桑音似沙,声之误也。以图为屠字之误也。罗什语通华戎,识兼音义,改正三豕,固其宜矣。”[7]
虽不穿凿,而有未尽。
若依前引之《广雅疏证》,则后世取“佛陀”、“般涅槃”之译名,还能避免这类的穿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