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茂森:无量寿经简讲(第十二集)
尊敬的各位法师,各位大德同修,大家下午好。我们继续来学习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》,请大家翻开经本第四页,第二行中间看起:
【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。具足无量行愿。安住一切功德法中。】
我们今天早上讲到『普贤大士之德』,概括起来就是十大愿王,我们讲到第二,今天上午讲的是「礼敬诸佛」和「称赞如来」,第三是「广修供养」。普贤菩萨他的行愿的特色今天上午介绍了,就是他的心量无比的广大,念念都想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。所以他广修供养,是供养遍法界一切的众生,上至诸佛,下至六道众生,统统包括在内,不但是有情的众生,无情众生也都供养。所以这个心量是非常广阔,这一点我们要学习。学佛的同修不可以再自私自利了,起心动念只想到自己,没有想到别人,这个就是自私自利。我们要学普贤菩萨,想的是一切众生,考虑一切众生的利益,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,甚至能够圆满成佛。众生怎么能够成佛?我们跟他们介绍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法门,这是能够使他们当生成佛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最后都是归向极乐世界,因为众生未成佛,普贤菩萨他觉得自己的行愿还没能够圆满,一定要众生统统成佛了,普贤菩萨才可能说休息,他才可以退休。
在《华严经.普贤菩萨行愿品》里面,这一品就是讲专门介绍十大愿王,经文中讲到,「一切供养中,法供养为最」,最就是最殊胜,在供养里面法供养是最殊胜的。这个法是指佛法,佛法能够使人破迷开悟,能够觉悟,能够证得圆满的自性,所以一切的布施供养里面,法供养是第一。这里讲的布施跟供养也都有不同,一般菩萨六度是讲布施,第一度是布施,但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讲的是供养。供养跟布施有什么不同?在事相上是没有什么不同,就是帮助众生,众生有什么需要,他就帮助;但是在心态上不同,供养比布施的心要更恭敬。布施是什么?有一点像上对下,我布施给你、施舍给你。但是供养是下对上,我是在下位供养上位的人,所以供养的心态就更加恭敬。
这是普贤菩萨的心量,他跟一般菩萨不同,他不是布施,他是广修供养。对一切众生都好像对自己的父母、对自己的师长,甚至像对诸佛如来一样去供养,平等的恭敬,这一点我们要学习。待人一定要平等,不可以有高下之心。见到富贵人家就特别恭敬,见到贫贱人就没有什么好颜色、好脸色,这种不符合佛法的教诲,心不平等。应该是一律平等恭敬,对任何人我们都要谦卑,如同见到父母、诸佛一样。刚才讲的,一切供养中法供养最,法供养在经里面讲了七种,第一种是最重要的,叫做如教修行供养。法供养大家一听到,马上送光盘给别人、送书给别人,现在还有播经机,还可以做些播经机送给别人,是不是供养?当然是供养,别人拿去听也都会受益。但是这个不是普贤菩萨最重要的供养,最重要的是自己如教修行。拿了光盘你自己要先听,自己还没有听就送给别人听,菩萨不度自己先度别人,这个讲得好听,其实是自己不是很好学。所以一定要自己真正修行。很多同修很难得,印制法宝很努力、很热心,出钱出力做光盘、印书,现在还有播经机等等,但是自己都不看,全部都是供养给别人,这个只是修福报,没有修到智能。听经闻法是修智慧,而佛菩萨所希望你的,最重要是你自己要开悟、开智慧,你自己不度就能够度人,佛菩萨讲,「无有是处」。经上讲,「自己未度,而能度人,无有是处」,就是不可能的,没有这样讲的。
我们又听到经里面讲,菩萨未度自己,先度别人,那些是菩萨,它讲的度是什么?是成佛,自己没有成佛,先帮别人成佛,这样可以。好像地藏王菩萨一样,地藏菩萨他的学生里面成佛的都已经无量无边了,但自己仍然保留他等觉菩萨的位置,地藏菩萨这样做没有问题,因为他是等觉菩萨。他是完全可以成佛,但是他故意不成佛。就好像在大学里面,我都完全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了,但是我就是博士不答辩,最后一关我就不通过,保留我博士在学生的这个身分,为了什么?方便我帮助其它的学生,帮助人。但是他自己的学识、他自己的学问,早已远远超过教他的老师了。地藏菩萨是这样的人,所以他的学生里面,成佛的都是无量无边。
我们跟地藏菩萨差距很大,人家是可以说未度自己,先度别人,菩萨发心,但是我们是凡夫,一定要先自度,才能度他。所以自己首先要听经闻法,首先我自己要努力学佛,断烦恼习气,改过自新,这个是修行。如教修行,就是听到佛菩萨的教诲,我们要认真反省自己,看看我有没有做到佛菩萨讲的要求,我的一行一动,甚至起心动念,符不符合佛在经里面的教诲?如果符合,就要保持;如果不符合,你就要努力改进,这个叫做如教修行,这是第一的法供养。
所以在《无量寿经》里面,大家不妨可以翻开这个经本,第十七页第二行,你看这句经文,「假令供养恒沙圣,不如坚勇求正觉」,这句是阿弥陀佛在未成佛之前,他是法藏菩萨,他是这样的心态。假令供养恒沙圣,恒沙是恒河这么多的沙,恒河沙有多少?印度的恒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?如果你去过,你看那些沙,抓起来好像面粉那样细,一把沙都不知道有多少,你说恒河里面有多少?无量无边。供养这么多的圣人,不是说只是凡夫,圣人,这个功德有多大?都不如你坚勇成正觉。坚是坚定,勇是勇猛、精进,去成就自己的觉悟,成就自己的德行,成正觉就是成佛。所以经我们自己要先听,我们自己要好好修行,你才能够感化别人。要不然,你讲法供养,那个效果也不会很好。
再下面我们看第四条,是「忏悔业障」。学佛的同修都有一个共同的观念,就觉得自己业障很重,这些是什么?学佛已经算是学了多年,而且是认真学的人,他说的有良心的话,业障很重。确实业障人人都有,为什么?在《地藏经》里面讲,「阎浮提众生,起心动念,无非是业,无非是罪」,我们起心动念都是造业,而且是造罪业。未学佛的或者是初学的人听到不以为然,不可能,我起心动念没有杀人放火,怎么可能说造罪业?什么叫罪业?经里面讲,增加我执就是罪业,因为增加我执,就是加强六道轮回,你出不去,这个就是罪业。起心动念还有我、还有自私自利,这个就是造罪业。所以佛法的标准,讲善恶用什么标准?如果我们起心动念是想众生,这个就是善;如果是想自己,就是恶。无论你想什么,甚至说我要做好事、我要修功德,你不要影响我修功德,我佛没念好,你不要打扰我,念佛,念着念着别人打电话来,就骂别人一顿,你不知道我现在在念佛吗?你打什么电话!有没有这样的人?有。还是想自己,所以他的贪瞋痴慢疑这些烦恼他没有放下,因为有我执。有我,罪业就离不开,就有业障;一定要无我,你才能够消除业障。业障是跟着我来的,几时你无我了,就没有业障。无我,谁有业障?没有业障了。所以要消除业障。
而普贤菩萨在这里的要求,业障的标准就更高,不但有我执是业障,你有分别、有妄想都是业障。阿罗汉已经断了我执,也就是说阿罗汉是没有丝毫的自私自利,他无我了,但是他还有起心动念、还有分别,起心动念就叫做无明烦恼,分别就叫做尘沙烦恼,这两种烦恼还在那里,这个就是业障,所以阿罗汉也有业障。你把分别放下了,还有起心动念,这个是菩萨,菩萨都有业障,还有起心动念。把起心动念都放下了,还有一点点习气在那里,习气分成四十一品,所以《华严经》里面讲的四十一个法身大士,就是已经放下起心动念,但是还有无明习气。这个习气没有办法断,你有心去断,你就没办法断得了,为什么?一有心,起心动念了,反而是堕落。所以无明习气没有办法断,由它慢慢断,自自然然断。古德比喻,好像酒瓶里面的酒味,酒瓶已经洗得干干净净了、抹得干干净净了,你闻闻还有酒味,这酒味就是习气,确实一滴酒都没有了,但是还是有酒味。怎么断酒味?没有办法断,你打开瓶盖,放在那里放一年,就没有味了,唯有靠时间慢慢去化除。所以法身大士叫做无功用道,你不可以用功的,一用你就已经堕落到十法界里面。有这些习气都叫做业障,换句说说,没有成佛之前统统都有业障。连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的生相无明习气没有断,他也是有业障。所以忏悔业障,你要知道,从初发心直到如来地都要去修持的。
我们学佛人都想消业障,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,身体不好,这里也痛、那里也痛,我业障重,年轻时杀生杀得多,现在有报应了。他也知道有因果,也很想消业障。怎样能够消?是不是我每天在佛菩萨面前跟佛菩萨讲,我年轻的时候杀了多少生,我怎么去杀那只鸡、割牠的喉咙,还是怎样煎那条鱼,跟佛菩萨一五一十全都讲出来。这是不是叫做忏除业障?业障这样忏,愈忏愈多,不是忏除,是愈忏愈多。为什么?以前是身体造作,现在口还在讲,心还在想,身口意三业都离不开这个业障,所以业障愈忏愈多。这个不是忏悔业障。怎样才叫做忏悔业障?真正的忏悔是后不再造,以后再不造了,不但我的身体不造,我的口也不造,我的意念也不想,这样才叫做忏除业障。你的心里面还牵挂着我很多这些业障,那你的业障就永远忏不掉。所以重要的是怎样?身口意三业清净,你就叫做忏悔业障。
我怎样才能够身口意三业清净?最好的方法,念阿弥陀佛。一句阿弥陀佛,我的心只装阿弥陀佛、只想阿弥陀佛、只想极乐世界,我的口就只念阿弥陀佛的佛号,我的身只礼拜阿弥陀佛,拜佛真是消业障,所以身口意三业都是佛,你还有什么业障?佛是没有业障,你身口意三业都是佛,密宗里面叫做三业相应,身口意三业相应,三密相应,这个就是成佛,即身成佛。所以我劝大家真正想忏悔业障,从今以后这些罪业不要再想它了,也都不要再讲,更加不可以再造,从今以后就是阿弥陀佛念到底,最消业障!念着念着就觉得身体愈来愈健康,我们的女性同胞,念着念着愈来愈年轻美貌。真的,因为心清净,身就清净;健康,心健康,身体健康;心美,面相也会美。没有病、没有痛,老年都觉得身体很健康,老而不衰,这个效用人人都得到。
你看我们净空老法师,今年八十六岁,每天讲经四个小时,我现在礼拜六上午、下午讲三个小时,都觉得要休息了,人家讲四个小时,八十六岁比我大四十六岁,两倍都不止,四十六岁,我爷爷那辈人,二十年为一代,四十六年,所以爷爷那代人,你看,老而不衰。我最近跟着师父去马来西亚,上个礼拜在马来西亚,我是参加一个万人佛七,在佛七上面开示,不敢讲开示,是讲话,因为开示一般是佛才叫做开示,我们不敢叫开示,讲话,鼓励大家念佛。我们师父在马来西亚照常讲经,所以这个是我们年轻人都觉得比不上。他老人家之所以能够有这个功力,秘诀就是心清净。心清净,你身体自然就健康,即使有病,它自己就会好,不用吃药,念佛都能够念好。关键你要有信心,你没有信心,有怀疑,就不行了。因为净土法门最重要就是信,这个是难信之法,你能够相信,效果就非常好,因为你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,是凭你的信心、凭你的愿心,你信得深、愿得恳切,你跟阿弥陀佛感应就强。
所以忏悔业障,最好的方法就是念阿弥陀佛、读《无量寿经》。以前黄念祖老居士在北京,他带他的学生读《无量寿经》。他是密宗的上师,但是他要求他的学生读《无量寿经》,他自己也是念佛求生极乐世界。他说,共和国成立以来几十年(他那个时候是四十年,他是一九九二年往生),共和国成立,建国四十周年,真正在密宗有成就的人只有六个,所以密宗不容易。但是净土法门成就的太多了,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就很多很多,所以他为大家示现,他自己也是念佛往生。今年是他往生二十周年、诞辰一百周年,他八十岁走的。他当时带他的学生,他批注这部《无量寿经》,要求学生读《无量寿经》,特别是有病的人,不用看医生、不用吃药,就是读《无量寿经》,一直读到好为止。读《无量寿经》,你能够得到诸佛如来的加持,密宗讲灌顶。怎样灌顶?有些人认为,灌顶就是密宗上师拿些水往你头上洒一洒,这叫做灌顶。搞错了!真正什么叫灌顶?「顶」是比喻,比喻如来最上的法门,无上法门;「灌」就是加持你。这部《无量寿经》就是诸佛如来无上大法,所以你读《无量寿经》,诸佛如来给你灌顶,比密宗上师还要厉害,诸佛如来给你灌顶。所以你好好的去念,感应是不可思议,能够消除一切的罪障。
第五个愿王是「随喜功德」。这一条是专门对治我们凡夫很重的烦恼就是妒忌。妒忌心是与生俱来的,不用人教,出生没有多久就懂的。你看那些婴儿,两个婴儿在一起玩,大人给这个婴儿一块糖,另一个婴儿看见就不高兴了,这个是什么心?妒忌心,与生俱来的。这是什么?六道轮回当中生生世世养成的习气,只要有「我」的观念,就会有妒忌心,它跟我执是一起,联系得很紧密,因为有我,就会有妒忌。你看经里面讲,「四大烦恼常相随」,第一个是我见,就是有我的这种见解、这种观念;有我这个观念,就有我爱,我爱是贪;我慢,我慢是瞋,瞋恚;我痴,我痴是愚痴,贪瞋痴跟着我见一起出来。有我执就有六道轮回,所以六道众生都有我执的习气。妒忌是属于傲慢心里面、瞋恚心里面的一分,有傲慢的人一定会有妒忌,愈傲慢他就会愈妒忌人。当我比别人厉害的时候就有傲慢,当别人比我厉害我就妒忌,其实它是同样的瞋恚心,遇到不同的缘,所产生不同的烦恼。
妒忌心很麻烦,是堕地狱的主要业因之一,很多的罪业都是由于妒忌产生出来的。我们看到历史上很多的忠臣良将被陷害,都是因为妒忌。最明显的例子:秦桧杀岳飞。岳飞是宋朝的名将,抵抗金兵,保家卫国。秦桧当时妒忌岳飞,看到他的声望这么大,危及到自己的地位,所以跟宋高宗进谗言,讲岳飞怎样怎样不好,甚至想私通外敌,就劝宋高宗下十二道金牌把岳飞调回来。岳飞正在打仗打得最危急的时候,被朝廷调回去,然后以莫须有的罪名,就把岳飞杀了。这个是什么?妒忌心的作用。所以秦桧现在在哪里?我们肯定他在地狱,在阳间他都背千古的骂名,在阴间他一定是无量劫的痛苦。所以我们看到,杭州西湖边上有岳王祠,纪念岳飞,祠的门口就有两个铜像,是哪两个铜像?就是秦桧夫妇两个人,跪在那里。所以一般的游客去拜完岳飞之后出来,就拿木板打那个铜像,打那个小人,边打边骂。你看秦桧千年之后,宋朝到现在八百年了,都仍然被人唾骂。所以这是什么?当时一念妒忌,造下无边的罪行。
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,也是遇到有人妒忌他的。最明显的是提婆达多,是佛的堂弟,不是外人,都是自家人。什么人最容易妒忌你?跟你最亲密的人,外人一般很少妒忌你的,跟你没有什么利益冲突,行内人、家里人容易起妒忌心。所以提婆达多当时妒忌释迦牟尼佛,他自己想作佛,他见到释迦牟尼佛受万人尊重,他自己心放不下,他就想害死佛,想了很多的毒计想害死佛,但是都害不死。因为什么?释迦牟尼佛福报圆满,任何人都害不了佛。提婆达多最后堕地狱,堕无间地狱。所以千万不可以妒忌,这个烦恼不可以增长,一定要断除。
在这个社会里面,只要你想做一点好事,为众生做好事,如果做小事无所谓,事情做大一点,一定有妒忌。我的师父,就是传法师父,我有两个师父,一个剃度恩师畅怀长老,一个是传法恩师净空长老,净空老法师跟我不知道讲过多少次,起码也有二十次,他提醒我,说你要有心理准备,将来你这条路不好走。他说,「我一生被别人妒忌、被别人毁谤、被别人障碍,受过很多的委屈」。这些我们都有目共睹,甚至到现在,还有人去毁谤他。这个是难免的,自古以来,除非你不出名,一出名,肯定会有人妒忌你、毁谤你。他告诉我说,「你将来受到的挫折比我要大十倍」。我听到眼都直了。我相信是很有可能,因为师父这样提醒,他至少提醒我二十次以上。为什么?因为现在社会的人心,比以前他那代人(他比我早两代人),现在的人心比他那时候的人要恶很多。以前我们小时候,十岁以前那时候的社会,三十年前,听那些什么杀父害母的事情不会很多,偶然间听到一起,觉得不得了;现在杀父害母都不是新闻了,真是时时都会有,杀人放火更加不在话下。就在前两天,有同修给我看到的新闻,说好像就在深圳,有一个女子开着宝马车,一出来就被两个歹徒抢她的钱包,她就拼命跟他争斗,结果这两个歹徒竟然拿刀把那个女子割喉,立刻就死了。现在这些所谓的惨案非常多,我相信很多都没有报导,所以从这些社会的现象,你就可以看出,现在的人心有多恶毒。所以师父提醒我,我觉得是非常有道理。
但是我不怕,我曾经还跟师父辩白过,师父说我一定要小心,我就跟师父说,师父你放心,我死都不怕,大不了就往生极乐世界,这是我心心念念希望的。但是师父就很严肃的骂我,说你死很简单,但是佛法谁去传?他老人家还怕我听不明白,他说现在的人恶毒到整死你,你都不知道谁整死你,甚至逼到你要去自杀。我心里面虽然觉得好像没有这么严重,但是师父老人家这样提醒我,有他的苦心,因为历代的祖师大德遇到生命危险的大有人在。你看近代的虚云老和尚,九死一生。他那时候的社会比现在的风气要好得多。为什么人家会想害你?无非就是你危害到他的利益。你看虚云老法师去到鸡足山,在云南鸡足山,他在那里没有什么,讲经而已。讲经,结果那里附近的信徒就来听经。在鸡足山有一个僧人他是山大王,他完全就是违背戒律,自己收养小老婆,然后饮酒吃肉,用佛教的名义来骗取人的钱财。结果虚云老法师在那里讲经说法,把事实真相都讲出来了,大家信徒就知道哪个是真、哪个是假。结果这个假僧人就起了杀心,就想杀虚云老法师,最后还是虚云老法师命大福报大,有护法神,所以没有得逞。他自己最后被官府捉拿,他用很多的毒计来陷害虚云老法师,结果都一一被破解。所以这是讲的差不多一百年前,应该是刚好一百年前,虚云老法师活了一百二十岁,他是一九五几年的时候走的,肯定是整整一百年以前。一百年以前你要在那里讲经弘法都已经很不容易了,一百年之后的今天,要面对社会人心的险恶,而且你讲经又比虚云老法师当年法缘要更殊胜,听经的人更多,那你确实要小心谨慎。
所以我觉得师父提醒我都是非常的有他的苦心。不过我也非常相信,如果我有这个使命留在这个人间,目的就是讲经说法。假如众生有这个福报,我就一定会留在世间;除非是众生真是没有这个福了,那我就早点回家,去见阿弥陀佛。所以对我没有什么所谓,但是苦是众生苦。
所以妒忌,特别是妒忌真正弘扬正法的人,造的罪业统统是无间地狱。在《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》里面就讲到这个公案。释迦牟尼佛那时候有六十位菩萨,这六十位菩萨都已经是不如法的菩萨,没有修行、不用功、退转的菩萨。这六十位菩萨就来见释迦牟尼佛,释迦牟尼佛就跟他们讲,说你们因为过去曾经造作罪业,这个什么罪业?过去在拘留孙佛时代,是很多劫前了,他们曾经是持戒精严的法师,因为当时妒忌有两位讲经的法师。这两位讲经法师法缘很殊胜,大家都供养他、尊敬他,这六十位出家人当时也是持戒精严,同行就会相嫉,互相会嫉妒,就毁谤这两位讲经的法师,说他两个人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,邪淫。结果一讲,当然信徒就听信了这些谣言,于是就不再听讲经了。结果当时这些众生本来可以得度,听经闻法是可以得度的,由于听信了谣言,断了法身慧命,这个罪很重。杀人的身命,这个罪轻;杀人的慧命,这个罪重,智慧的生命。因为这身命失去了,最多是轮 回之后二十年又来作人,又是一个好汉,但是如果他的法身慧命受到损害,他的知见偏了,错误就很难纠正过来,可能都会在恶道里面流转。所以当时这些众生就没有办法成就。这六十位菩萨因为这个罪,毁谤法师,所以他们那一生之后堕地狱,堕到阿鼻地狱,阿鼻地狱就是无间地狱,是地狱里面最苦的地狱。在阿鼻地狱六百万年,然后再转出来等活地狱,一个地狱一个地狱这样去流转,总共在地狱里面有一千八百万年。这个时间真是漫长,这个时间是用我们人间的时间计算,在地狱里面叫做度日如年,不但度日,度一分钟都如年。一日之中万死万生,那个苦受是我们没有办法思议的。一千八百万年地狱受报受完了,出来之后做五百世的聋盲瘖哑,就是残废人,聋的、盲的、哑的,而且是贫贱、愚痴这样的人,五百世。因为什么?障法,障碍别人闻法,他将来得的果报就是愚痴。好在这六十菩萨又遇到释迦牟尼佛,释迦牟尼佛跟他们授记,将来你在末法时期,再会遇到净土法门,你能够往生极乐世界,为他们授记。
我当时看到这些经文,我首先想到可能我就是这六十菩萨之一,过去可能造了很重的罪业,妒忌人。所以今生即使被人妒忌,我们也心甘情愿,还债,无所谓,只要这一生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就好了,千万不要再搞轮回。过去生中都是修行人,这六十菩萨过去是持戒精严的法师,就是因为我执没有放下,傲慢、妒忌,所以堕落得那么惨。
这个时代是必然的,所谓法弱魔强,除非你不发心弘扬佛法,你要发心,你就要经受考验,要经受魔的挑战。你能够经受得住这些考验、这些挑战,你就能够成功。怎样去经受?唯有一个忍字,一味的忍耐,绝对不跟别人起矛盾、起冲突,别人跟你争,你就让。所以我出家的时候跟自己立三个条件,第一,绝对不做寺院道场的住持,不跟人争。不做住持,我只是讲经说法,所以去到哪里,凡是要皈依的,我请那些信众皈依我们住持的老和尚方丈,我绝对不收信徒、不拉信徒,那就没事。所有供养的红包全部归常住,在哪里讲经,我们就归到哪里,绝对不会拿红包。一个不拉信徒,一个不收红包,你只是来贡献,这就受欢迎了。
第二是我绝对不收徒弟。自己没有势力,孤家寡人一个,别人看到,踩死他好像踩死蚂蚁一样,所以就不会防备你。如果你势力很大,一个大僧团,一千多人,人家看到你就害怕,一定会打击你,一定会陷害你。我,你不用陷害我,我本身就很弱的,你就放心了,我绝对不收徒弟,不收出家徒弟,不传戒。
第三,我是绝对不去攀缘、不去化缘。绝对不开口问人去拿钱、去化缘,也不会去办什么大的事业,我不建道场,也不搞其它的。就是讲经,就是听经,就是自己研教,很简单,生活很容易过,所以不需要化缘。你不化缘,不跟别人抢市场,别人就放心了。这个都是我们师父教我。
我们师父还教我什么?你就好好讲经,也不要做法事。如果去做法事,又会维那,又懂得主法了,样样都会,人家没饭吃,人家就会陷害你了。你只会讲经,其它什么都不会,你就很平安。所以我是什么?我就只学讲经,其它什么都不学,你要我上场打引磬,我都不会打,这样人家就放心了。这个是自己懂得保护自己,绝对不跟人家抢饭碗,这个是一个很好的方法。
第六是「请转法轮」,请转法轮就是要护持佛法。佛在世的时候,一生都是讲经,所以讲经说法是如来的家业。释迦牟尼佛一辈子他就只是做这件事,除了讲经之外,其它什么都不做,也没见他带人做一场法会,绝对也没见他自己建道场,完全是自己生活非常简单,三衣一钵,树下一宿。有时候有国王、大臣来供养他道场,譬如讲,祇园精舍,这是个道场,但是道场的产权是属于祇陀太子和给孤独园长者的,是这两个人合力供养的,产权、所有权不是释迦牟尼佛的。释迦牟尼佛只有使用权,他不要所有权,所以他自己完全不要道场。到他临终的时候,他走的时候在什么地方走?经里面记载,在双树林间,在野外,在树林里面走的。所以他一生没有道场,他住的是树下、山间,或者是有人供养,他就那里暂时留住,讲完经了,他就离开了。所以一生就是讲经、就是教学。
我出家那天,我们师父净空老法师就叮嘱我、嘱咐我,说你出家就要有这个使命,把佛教恢复到佛陀教育。佛教本来的面目是教育,不是宗教,更加不是迷信,它讲的教学内容是宇宙人生的真相,你能够明白宇宙人生真相了,你就成佛了,所以人人都能够成佛。释迦牟尼佛他是老师,他的工作就是教学。所以我出家了,我的目标就是讲经说法,我要走释迦牟尼佛的道路,就是教学、做老师,做一个义务的老师,不收学费。大家来是不是没收学费?完全是奉献。所以我们说学佛,学好像释迦牟尼佛一样,这样去工作、这样去生活,完全是奉献众生,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为众生皆离苦。
所以请转法轮是护法的人,见到有这样好的老师,就要请他来讲经说法。因为你请他来这里住、来这里讲经,能够利益这一方的众生,这个功德是无量无边的。一个地方的佛法能不能够兴旺,主要不是看弘法的人,是看护法的人。弘法是云游僧,到处云游的,哪里有缘他就去哪里,他是不管人、不管事、不管财,三不管。我自己也是向净空老法师学习,三不管。如果人、财、事都没有人管,那佛法怎么去推动?必须要护法的人来管。什么人来做护法?一个道场的住持,他是护法。他请法师来讲经说法,这个就叫请转法轮,利益这一方的众生。他要管人、管事、管财,当然这是大菩萨的事业,如果自己有私心,有自私自利,让你管人、管事、管财,你一定堕落。为什么?管着管着,自我的欲望就在那里膨胀,自己掌握这么多资源,有一念私心你就造业了。十方的钱财,如果我们不是用于十方,这个因果就非常的重,所谓盗用十方财物,果报统统是阿鼻地狱。所以做这些事业的人,大菩萨,我们对他们一定要恭敬。他做得如不如法我们不要理,各人因果各人负责,因为他能够这样做,好,他请转法轮就行了。他做得如法,他的功德很大,他提升;他做得不如法,他也有福报。为什么?他可以帮助众生,所以我们都应该感恩。至于他自己的堕落是他自己的事,等他自己将来受果报的时候,他就能够明白了,明白就能够回头,地藏菩萨在地狱里面可以救他。
所以我们对所有的道场的住持、护法都要尊敬,没有他们,我们得不到佛法的利益。即使想弘法的人,他都不可能在这里讲经,没有场地给他,没有人去安排。你看大家每个礼拜六、礼拜天来这里,礼拜六是听经,礼拜天是念佛共修,大家来,中午饭都有人供养,中午饭都是由护法来护持的,不是我护持,我没有钱。所以这些就是请转法轮的工作。请转法轮的功德就非常大,因为它能够成就众生的法身慧命,甚至在听经的人当中,如果有一个、两个真是往生极乐世界,就成佛了,这个功德不得了!统统都是护法的人的功德。你知道,成一尊佛度多少众生?这个功德是没有办法思议。我相信在我们这里在座的两百人左右,一定是不少人可以往生成佛的,将来这个功德都是护法的人的功德。
现在佛法可以说很衰落,为什么?讲经的人很少。在《般若经》上说,正法时期、像法时期、末法时期,这三个时期是怎样去分?《般若经》上讲的很有道理,它说如果是这个时期当中,有人讲经、有人听经、有人修行证果,这个就是正法时期,好像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,弟子都是统统证果。如果是有人讲经、有人听经修行,但是没有人证果,这个叫做像法时期,比正法就差。如果是有人讲经、有人听经,没有人修行了,更加没有人证果了,这个叫做末法时期。假如说没有人讲经,没有人听经,这就叫做灭法时期,法就灭了。这样区分是非常有道理。
我们香港过去,我们畅公讲,他告诉我,以前他刚刚来香港的时候,人都不信佛教,见到出家人光头的,光头佬,吐口水。现在就不会了,现在对佛教都尊重。所以当时是叫做末法时期,甚至是灭法时期,没有人讲经,没有人听经;渐渐现在有人讲经了,有人听经了,末法时期;如果有人修行,好像我们圆明寺这里,讲经大概讲了一个多月就开始念佛共修,有人修行了,原来只有讲经,末法时期;现在加上有修行,有念佛了,像法时期。如果大家能够念佛念成功了、念佛三昧了、往生成佛了,正法时期。所以希望我们兴旺佛法从圆明寺做起,首先把圆明寺造成正法道场。正法时期在这里重现,这不只是护法的功德、弘法的功德,在座每一个人听经都是功德无量,为什么?这个不是一个人、两个人可以做到的,大家同心协力、一起合作,才能够成就这样的大事因缘。
现在讲经的法师非常少,即使有,他们有没有真正的正知正见都是一个问题,所以现在佛教里面最急需的是弘法的人才。过去前任的中国佛教协会的会长赵朴初老人他曾经讲过,说我们佛教第一急需的是人才,第二急需的是人才,第三急需的还是人才。没有人才,所谓「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」,佛法的兴盛要靠人,尤其是弘法的人。我们怎样能够请转法轮?想请法师请不到怎么办?这个就要培养。所以真正请转法轮,最大的功德,莫过于培养弘法人才。过去倓虚老和尚从大陆来到香港,他是我们畅公的师父,他在香港建了华南学佛院,培养弘法的真才。大概好像是教了几届,后来就停了。我们畅公当时好像是第二届的学员,这个是一九五二年的事情,讲是六、七十年了,六十年前的。我曾经也都跟畅公师父提过:师父,你有没有心想重新把华南学佛院复兴起来,培养弘法人才?现在弘法的人太少了。我们师父也都点头,是应该,不过现在年纪太大了,八十多岁,你们去做。老一辈的老法师确实非常难得,住持佛法,在佛法最低谷的时候,能够这样住持,能够这样把佛法保留下来。
当然要把佛法真正兴旺起来,不是一代、两代人的事情,因为佛法已经衰落了四、五代人,从慈禧太后那时候开始,到现在差不多两百年了,慈禧那时候佛法已经衰落。清朝早年的皇帝都是虔诚的佛教徒,对佛法都非常尊重,而且真正学习。你看康熙、雍正、乾隆,这些都是佛学的大师,尤其是雍正皇帝,他对佛学研究造诣之深,出家人很多都比不上他。所以清朝之所以能够这么兴盛,「康乾之治」,康熙到乾隆都是非常兴盛,这个靠什么?靠佛法,靠圣贤的教育。到了咸丰皇帝之后(慈禧就是咸丰的老婆),他之后佛法就愈来愈衰弱。以前你知道吗?这《无量寿经》是清朝皇帝必读之书,万寿殿每天的功课,皇帝带着文武百官必读的就是《无量寿经》。你们可以看梅光羲的序文里面有讲到,这本《无量寿经》是必读经。到了慈禧就完全废除了,慈禧她自己自命为老佛爷,你看比佛还要高,她做老佛爷,对佛法就不尊重。上行下效,做领导阶层的人都不敬佛,下面更加就不会敬佛,所以就衰弱了。到了民国的时候,就基本上全部打破了,一直都没有真正复兴。到最近中国提出要文化强国,开始对儒释道的文化重视,这个是一个好的预兆。但是要知道,佛法衰落了两百年,要再复兴可能都要两百年,四、五代人的努力。但是种子一定要现在就播下去,如果不播种的话,佛法将来没有人传。真正能够得到佛法精髓、入佛知见的人太少了,所以传灯的工作是比任何的事业都要重要,甚至比弘法还要重要。古人所讲的,「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」,这句话净空老法师也对我们说过很多次,真正的孝道,就是能够使得家业有传承。佛法的如来家业,必须要一代一代传下去,假如佛法断在我们这一代手中,我们就太对不起佛菩萨,太对不起祖师大德和自己的老师。所以真正有心来护持佛法的,这个要努力,就是如何去培养人才。
人才的培养确实不容易,第一个就是讲道德。这个学问不是世间的知识文化,圣贤的学问必须要有圣贤的道德,这样的人才去传承,学问才能够真、不会假。现在很多佛教的佛学院,确实也都教出不少学生,但是能不能够真正可以培养出传承正法的这些,好像祖师大德这样的人物,这个确实是个问号。为什么?因为我们的教学过度注重在知识的教育,而缺乏在道德、戒律的讲求。戒为无上菩提本,戒律就是德行。
现在想找一个持戒人确实很难,为什么?持戒要有基础,基础是十善业道,十善业道都做不到的话,持戒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十善业道为什么现在很难做到?身不杀盗淫,口不妄语、两舌、绮语、恶口,意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能不能够做到?现在在家、出家做到的人都很少。为什么十善业都很难做到?因为下面也都有基础,基础没有,基础是因果。因果还有一个是做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。所以净空老法师非常强调要扎《弟子规》的根、《太上感应篇》的根、《十善业道经》的根。儒释道三个根,德行的根一定要扎好,没有这个根的话,上面你即使是把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这些大经大论讲得头头是道,都不是真正的佛法。
所以一定要重视德行的根基。这个事情与其求人,不如求自己,我自己要做到。首先我要做到符合经里面讲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先不讲你持戒不持戒的问题。在家人五戒、菩萨戒。我看见有些同修参加法会都搭菩萨戒缦衣,是不是真菩萨?可能是一个泥菩萨。为什么是泥菩萨?五戒都未必做得好,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妄语、饮酒,能不能够百分之百做到?百分之百就是连念头都没有,这个就是做到。先不要讲五戒,十善做到也不错,十善做好了,你持戒才可能说精严。十善,意地里面的贪瞋痴你有没有放下?如果贪瞋痴还有,而且很强烈,戒律都是假的。
所以从头做起,《弟子规》要做到。《弟子规》是以前小孩学的,现在大人都没有学过,补课!《弟子规》做到了,《太上感应篇》是对我们的心,对照一下我自己起心动念跟《太上感应篇》符不符合?然后再谈十善业,你才有根。十善业做到了,五戒自然就做到。你再向上,菩萨戒很容易,菩萨是心地戒,你心地里面都没有贪瞋痴了,菩萨戒很容易受持,凡是犯戒都是因为你有贪瞋痴,你才会有犯戒。出家人也是,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,这个最基本的,出家一剃头的时候就要受的。《沙弥律仪》,说老实话我们都没有做到,比丘戒就更不用讲了。
所以与其讲这么高深的戒,不如老老实实做好十善业道、持好五戒,你在现在末法时期你就是真正的善知识,你就是善人,你就是真的佛弟子。然后你念佛求生净土一定可以往生,你就是真正大成就者。所以我们讲的都是非常实在,不谈玄、不说妙,老老实实告诉你,从根基开始做起,《弟子规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》一定要做到,然后你发心弘法利生,你就可以叫做真正的佛法的传承者。希望在你的下一代比你又做得更好一些,一代高于一代,这个佛法是兴旺之象。我们这一代把五戒持好了;希望下一代把十戒,沙弥十戒持好;再下一代,比丘戒都可以做到了,佛法不就兴起来了!他们来讲经说法,真正是把佛法带回正法时期,这样叫做请转法轮。
所以培养人才比其它什么事情都要重要。当然这个是因缘,非常难遇,要有大威德、大福报的人来发心,而且有大智慧,发长远心,因为培养人才不是短时期,它是什么?所谓「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」,假如说,我们香港能够恢复好像当年倓老建的华南学佛院,如果能够坚持二十年,我相信就培养一代宗师出来;再一代,佛法就又上到高峰;如果能够有一百年的话,这个学院就一定是跟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的祇园精舍差不多,完全可以兴旺正法。
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第六「请转法轮」就讲到这里,下次礼拜六再跟大家报告。今天讲得不妥当的地方,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