圆觉经常识网
标题

什么是佛教?佛教的精髓是什么?

来源:圆觉经常识网作者:时间:2023-03-18 16:04:09
什么是佛教?佛教的精髓是什么?佛教简介佛教与基督教、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。
什么是佛教?佛教的精髓是什么?

佛教简介

佛教与基督教、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。

佛教是佛陀的教育。讲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种通俗的权宜方便说而已,实则以般若的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,成就菩提(觉悟)之道,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至今依然深深的影响着世界上的很多人。但同时,佛教对人文社会也有着优良的影响。

佛教的精髓是什么?

佛教的精髓即佛教的一心。

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:真如、自性、法身、实相、佛性、法性、如来藏、圆成实性、本来面目、本地风光、大圆镜智等。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,不可思即禅宗的“动念即乖、心行处灭”,不可议即禅宗的“开口便错、言语道断”。

在此,只好引用莲池大师的话作一个牵强的比喻:“心是无形相的,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为比喻。大凡用来比喻心的,都是不得已,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,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,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。

试举一例,譬如以镜子比喻心,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,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,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;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,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;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,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。

圣人的心常寂常照,寂则一尘不染,照则遍觉十方。此心既不住内,不住外,不住中间,三际空寂,而又无所不住,无物不照。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,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。究极而论,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,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?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,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。以此类推,或以宝珠喻心,或以虚空喻心,无论用哪一种比喻,其道理都是一样的。

佛的定义

“佛”是无量诸佛的通义,是广义的。我试将“佛”的定义如下:

“佛”是一个理智、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。让我重复一遍:“佛”是理智、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,换句话说:佛是大智、大悲(或谓全智、全悲)与大能的人。这里请注意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:佛不是万能,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,他只能教导我们,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脱。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,或判我们入地狱。要为“佛”下一个定义,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简单地说,佛就是“觉者”,“一个觉悟的人”,“觉者”由梵语音译为浮屠,佛陀等,佛是佛陀的简称。也许更明确一点,应该说佛是一个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的人。 还有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,普遍地为一般人所接受,就是说:佛是一个自觉觉他、觉行圆满的人。换句话说,佛就是一个自己已经觉悟了,而且进一步帮助其他的人也能够觉悟,而这种自觉(觉)和觉他(行)的工作,已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。

相关推荐
热点栏目
推荐阅读
普贤菩萨经感应快吗 普贤菩萨经感应快吗

普贤菩萨的功德感应是非常快的,我们在修行的时候...

晚上播地藏经的感应 晚上播地藏经的感应

我们在晚上也是可以持诵修行地藏经的,我们若是想...

普贤菩萨行愿品的感应 普贤菩萨行愿品的感应

修行行愿品是非常好的,这个是是有莫大的功德感应...

普贤行愿品3万遍感应 普贤行愿品3万遍感应

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ԸƷ�ܹ������...

普庵咒感应 普庵咒感应

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൥��β���...

最新文章
金谷园中柳,春来似舞腰: 金谷园中柳,春来似舞腰:

金谷园中柳,春来似舞腰:李益《洛桥》诗歌赏析洛...

钱起《过裴长官新亭》阅读 钱起《过裴长官新亭》阅读

钱起《过裴长官新亭》阅读答案过裴长官新亭钱起茅...

金带连环束战袍,马头冲雪 金带连环束战袍,马头冲雪

金带连环束战袍,马头冲雪过临洮:马戴《出塞》赏...

钱起《谷口书斋寄杨补阙》 钱起《谷口书斋寄杨补阙》

钱起《谷口书斋寄杨补阙》赏析:竹怜新雨后,山爱...

金人捧露盘》全诗赏析 金人捧露盘》全诗赏析

张元干《上西平/金人捧露盘》全诗赏析卧扁舟,闻寒...

长乐钟声花外尽,龙池柳色 长乐钟声花外尽,龙池柳色

长乐钟声花外尽...

野人相问姓,山鸟自呼名: 野人相问姓,山鸟自呼名:

野人相问姓,山鸟自呼名:宋之问《陆浑山庄》赏析...

银筝夜久殷勤弄,心怯空房 银筝夜久殷勤弄,心怯空房

银筝夜久殷勤弄,心怯空房不忍归:王维《秋夜曲》...

郭震《宿渔家》赏析:灯前 郭震《宿渔家》赏析:灯前

郭震《宿渔家》赏析:灯前笑说归来夜,明月随船送...

钱起《省试湘灵鼓瑟》赏析 钱起《省试湘灵鼓瑟》赏析

钱起《省试湘灵鼓瑟》赏析:曲终人不见,江上数峰...

手机版 网站地图